“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桥考古队,向社会公布了一项重要的阶段性考古成果:经过一年多的寻找和发掘,在遵义市城郊的仁江河边,发现了南宋时期播州第14世土司杨价和他夫人田氏的墓葬。这座古墓的历史悠久,距今已经759年。
在这座奢华的土坑古墓内,经过考古队员的连续工作,已经出土了数十件精美的金银和玉器,目前仍在进行后续清理发掘工作。
据了解,这是第十座被发现的播州土司墓葬,也是惟一的土坑墓葬,在全国同时期的古墓葬中也十分罕见。
考古专家认为,该墓是贵州考古史上重要的发掘成果,研究价值不局限于播州的历史和文化,会为正在进行的海龙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“加分”。
精美金银玉器 现身古墓中
昨天,记者在现场看到,这座原本埋于黄土下的大墓,已被完全打开,古墓的封土堆面积约有100平米。墓葬的左右前方,分别是播州第28世土司杨烈、第21世土司杨铿墓葬。本次出土的古墓与杨铿墓直线距离约200米,距杨烈墓不过40米。
精准取物
杨价墓在地下埋了700多年,很多器物都锈蚀严重,有的轻触便会变形,甚至损毁。提取器物的队员跪在泥地上,一手轻轻扶着器物,一手用竹签剔除泥土,待其与泥土分离后,再用双手捧出。可绝大多数金属器物,因摞在一起的时间太长,出现轻微粘连现象。
这时,取物者选择好合适角度后屏住呼吸,保持手上平稳,再使力或借助竹签等工具,一点点地将粘连处剥离开来。很多时候为提取一件器物,需要好几个小时。多数考古队员虽希望能亲手捧出宝贝,但又不愿亲手提取器物。“怕不小心损坏了文物。”一位考古队员说。